环境服务业尚处于起步阶段,规模较小、市场化进程缓慢,滞后于环保工作的需求。
标准规定,城市轨道交通(地下段)列车运行引起的结构振动对于商贸住宅混合区域、商业中心区域住宅建筑的最大振级影响,昼间室内不得超过72dB,夜间室内不得超过69dB。标准同时规定,城市轨道交通(地下段)列车运行引起的结构噪声对于商贸住宅混合区域、商业中心区域住宅建筑影响,昼间室内等效声级不得超过45dB(A),夜间室内等效声级不得超过35dB(A),同时夜间最大噪声级不得超过45dB(A)
标准规定,城市轨道交通(地下段)列车运行引起的结构振动对于商贸住宅混合区域、商业中心区域住宅建筑的最大振级影响,昼间室内不得超过72dB,夜间室内不得超过69dB。近年来,随着上海地铁网络迅速发展,在方便市民出行的同时,不可避免带来了列车运营噪声、振动影响等一系列环境问题,而我国目前缺乏专门针对城市轨道交通(地下段)特点的噪声与振动环境标准。24日,上海发布《城市轨道交通(地下段)列车运行引起的住宅建筑室内结构振动与结构噪声限值及测量方法》推荐性地方环境标准,将为上海地铁工程建设和运营管理,减少噪声、振动对居民的影响提供依据。该标准将于今年3月1日起实施。标准同时规定,城市轨道交通(地下段)列车运行引起的结构噪声对于商贸住宅混合区域、商业中心区域住宅建筑影响,昼间室内等效声级不得超过45dB(A),夜间室内等效声级不得超过35dB(A),同时夜间最大噪声级不得超过45dB(A)。
上海有关部门充分考虑国内外相关标准和技术水平,结合上海实际情况,严格规定了列车通过时的住宅室内振动和噪声级,进一步减少对环境影响。地铁列车在地下运行时,其产生的振动和噪声可能影响周边建筑室内环境。他说,1990年至2005年,中国单位GDP能耗降低了47%,同期发达国家只降低了26%。
他说,中国下一步自主减排目标是到2020年使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到45%。中国驻德国大使吴红波23日晚在德国联邦议会办公区举行的有关气候变化的议会之夜活动时表示,中国将继续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巩固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成果,与各方一道,争取在2010年内签署一项有法律约束力的有关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国际协议。美国驻德国大使馆公使衔参赞罗伯特·波勒德也在这次活动中发言,肯定了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的成果。吴红波对在场的30多名德国联邦议员和数十名德国环保组织代表说,哥本哈根会议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当务之急是尽快将《哥本哈根协议》中的各方共识转化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长期合作特设工作组和《京都议定书》特设工作组的具体谈判案文,确保年底墨西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取得积极成果。
中国愿意承担责任,但要求中国做出超出承受能力的承诺不现实,因为这种承诺不仅可能严重影响中国经济发展,对世界也是灾难。吴红波还介绍了中国在推进节能减排上采取的一系列有效措施,其中包括持续大规模开展植树造林、关闭高污染和高能耗企业、大力发展低碳和新能源产业、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和鼓励发展小排量汽车,以及加大应对气候变化的科研投入
尽管热带风暴总的发生数量不会增加甚至会减少,但强热带风暴的发生频率则会有所增加。公报同时表示,最新的科学进步增加了专家研究热带风暴受气候变化影响的信心,但目前尚不能确定热带风暴特征的变化是否已经超出了自然变化的范畴。世界气象组织24日发表新闻公报表示,该组织相关专家小组研究发现全球变暖将使热带风暴的强度越来越大。气象组织负责研究气候变化对热带风暴影响的专家小组认为,如果21世纪气候变暖的进程一如预期,那么全球热带风暴在距中心100公里范围内的平均最高风速将增加2%至11%,雨量将增加大约20%
气象组织负责研究气候变化对热带风暴影响的专家小组认为,如果21世纪气候变暖的进程一如预期,那么全球热带风暴在距中心100公里范围内的平均最高风速将增加2%至11%,雨量将增加大约20%。公报同时表示,最新的科学进步增加了专家研究热带风暴受气候变化影响的信心,但目前尚不能确定热带风暴特征的变化是否已经超出了自然变化的范畴。尽管热带风暴总的发生数量不会增加甚至会减少,但强热带风暴的发生频率则会有所增加。世界气象组织24日发表新闻公报表示,该组织相关专家小组研究发现全球变暖将使热带风暴的强度越来越大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昨天在北京举行,发改委等部门单位就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的气候变化工作情况报告审议意见提出改进工作的措施,称根据国务院提出的把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作为约束性目标的要求,发展改革委将组织编制2005年和2008年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增强我国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的完整、准确性。此举将摸清我国二氧化碳排放情况,逐步建立和完善有关温室气体排放的统计监测和分解考核体系,切实保障实现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昨天在北京举行,发改委等部门单位就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的气候变化工作情况报告审议意见提出改进工作的措施,称根据国务院提出的把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作为约束性目标的要求,发展改革委将组织编制2005年和2008年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增强我国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的完整、准确性。此举将摸清我国二氧化碳排放情况,逐步建立和完善有关温室气体排放的统计监测和分解考核体系,切实保障实现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
温江由此成为全球第16个、亚州第3个、中国第2个、中国西部地区首个获准加入该网络的成员。近日,联合国环境署正式批准中国成都市温江区的申请,接纳温江作为联合国气候中和网络联盟成员。这是在全球数十个申报城市的多轮严格审核与遴选后得出的最终结果。获准加入联合国气候中和网络这个全球性组织,不仅使温江通过联合国环境署平台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上发挥重要影响,同时将促进温江的低碳产业进入一个更高层面的发展阶段这是在全球数十个申报城市的多轮严格审核与遴选后得出的最终结果。近日,联合国环境署正式批准中国成都市温江区的申请,接纳温江作为联合国气候中和网络联盟成员。
温江由此成为全球第16个、亚州第3个、中国第2个、中国西部地区首个获准加入该网络的成员。获准加入联合国气候中和网络这个全球性组织,不仅使温江通过联合国环境署平台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上发挥重要影响,同时将促进温江的低碳产业进入一个更高层面的发展阶段
林而达谈到了对哥本哈根会议的看法,他指出,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区分了发达国家实行量化的节能减排义务,发展中国家实行自主的相对减排的行动和公约规定下的报告制度,这两种是不一样的。也正是因为如此,《协议》根据发达国家的承诺,明确了包括这些国家要提供每年1000亿美元帮助发展中国家实行适应与减缓行动,虽然这与世界银行说估计的2030年发展中国家适应减缓的资金需求大约是4750亿美元相差很远,但也表明了发达国家已经开始认识到资金是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重要因素。
会议的结论体现了发展中国家的意愿,展现了发展中国家已经逐步强大,任何国际事务的决策过程都不容忽视发展中国家的诉求。我想以专家的身份谈两点看法,一个是谈对哥本哈根会议的看法。
发达国家已经开始认识到资金是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重要因素。第二,建议我们国内的各个部门、各个地方都要提高认识,凝聚共识,把应对气候变化纳入十二五以及以后几个五年国民经济规划和工作计划,围绕落实中央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措施,合理分解任务,把争取在十一五实现单位GDP能源排放强度下降20%左右,把十二五、十三五再分别继续下降16%、14%,作为国内约束性指标,同时加强扶贫工作,完善统计部门为基础的国家温室气体的减排,为实现2020年我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目标付出坚持不懈的艰苦努力。2月24日,由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主办的第七期经济每月谈在中华世纪坛大屏幕厅举行,本期主题为哥本哈根会议后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与政策。首先,我谈谈哥本哈根会议的成果,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区分了发达国家实行量化的节能减排义务,发展中国家实行自主的相对减排的行动和公约规定下的报告制度,这两种是不一样的,这种报告制度规定了发展中国家的报告和准备采取的适应减排的这些行动,与收到的资金帮助和技术转让是挂钩的,这在《公约》中第457条中有明确的规定。
第三,建议科技界和企业界要为落实中央的气候变化的方针政策和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措施开展有针对性的研究,特别是要对经济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如何选择不同的低碳发展道路和技术提供更多有技术的科技支持,要抓住机遇,特别是要大力发展和推广气候友好技术,为应对气候变化作出贡献。并要时刻牢记社会经济发展和消除贫困是发展中国家的首要任务,这就是说协议承认发达国家要在中近期以超过发展中国家排放增长速度大幅度减少自己的排放,这些重要的结论体现了发展中国家的意愿,展现了发展中国家已经逐步强大,任何国际事务的决策过程都不容忽视发展中国家的诉求。
但是我认为哥本哈根会议还不是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结束,为了推进落实《哥本哈根协议》,特别是推进落实党中央提出的应对气候变化提出的战略,我提出这样几条建议:第一,建议继续坚持把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作为谈判的目标,把哥本哈根会议当做新的起点,通过2010年及以后有效的国际谈判来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对话与合作,加强对最脆弱的发展中国家适应气候变化的支持,为保护全球气候作出我们新的努力,要把当前谈判的重点放在对方兑现业已作出的减排和资金承诺上,完成他们的中期减排目标。另一个是对如何推进和落实哥本哈根协议,以及如何落实我们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发展战略提出几点建议。
以下为林而达会议演讲实录谢谢秘书长,谢谢四位演讲人精彩的演讲及前面几位点评人精彩的点评。我国应对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长期从事气候变化科学的专家林而达在会上发言。
同时,为了推进落实《哥本哈根协议》,推进落实党中央提出的应对气候变化提出的战略,他提出了四条建议。我相信经过不断地努力,我们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目标一定能够达到,并继续为全世界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产生积极而重要的影响。最后一个建议,希望新闻界大力宣传各地、各部门落实中央应对气候变化的方针政策和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各项措施和成功经验,这样凝聚力量、树立信心,迎接全球面临的挑战。《协议》同时还指出,应当为尽早达到全球和国家排放峰值方面开展合作,并认识到发展中国家达到排放峰值时间的范围可能更长
林而达谈到了对哥本哈根会议的看法,他指出,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区分了发达国家实行量化的节能减排义务,发展中国家实行自主的相对减排的行动和公约规定下的报告制度,这两种是不一样的。同时,为了推进落实《哥本哈根协议》,推进落实党中央提出的应对气候变化提出的战略,他提出了四条建议。
但是我认为哥本哈根会议还不是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结束,为了推进落实《哥本哈根协议》,特别是推进落实党中央提出的应对气候变化提出的战略,我提出这样几条建议:第一,建议继续坚持把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作为谈判的目标,把哥本哈根会议当做新的起点,通过2010年及以后有效的国际谈判来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对话与合作,加强对最脆弱的发展中国家适应气候变化的支持,为保护全球气候作出我们新的努力,要把当前谈判的重点放在对方兑现业已作出的减排和资金承诺上,完成他们的中期减排目标。会议的结论体现了发展中国家的意愿,展现了发展中国家已经逐步强大,任何国际事务的决策过程都不容忽视发展中国家的诉求。
《协议》同时还指出,应当为尽早达到全球和国家排放峰值方面开展合作,并认识到发展中国家达到排放峰值时间的范围可能更长。也正是因为如此,《协议》根据发达国家的承诺,明确了包括这些国家要提供每年1000亿美元帮助发展中国家实行适应与减缓行动,虽然这与世界银行说估计的2030年发展中国家适应减缓的资金需求大约是4750亿美元相差很远,但也表明了发达国家已经开始认识到资金是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重要因素。